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产业资讯
党的建设
政策法规
江西中医药“走出”精彩
[手机版放大浏览]
 
 

  我省江中集团、汇仁药业等企业生产的中药和保健品越来越受外国友人欢迎。 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张波(第2排右4)赴巴西进行热敏灸技术培训时与培训班学员合影。(图片由张波提供)  

  江西中医代表团在马来西亚义诊。(图片由沈德生提供)

  从热敏灸医院到热敏灸小镇,热敏灸这项源自江西、联合国向全世界推广的唯一原创中医药技术,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在突尼斯、葡萄牙、瑞典设立“中医中心”,逐步推进中医药落户海外。打造江西版MBBS(中西医临床专业),让中医药借船出海,近千名懂中医药的留学生犹如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讲述江西中医药“走出去”的精彩。

  从热敏灸医院到热敏灸小镇

  焦琳,41岁,江西热敏灸医院主任中医师,从2015年开始,除了日常教学和门诊,她多了一项新工作——飞往世界各地举行热敏灸学术讲座。俄罗斯、西班牙、韩国……采访中焦琳报出一串去过的国家名字,下个月她还要动身去巴西。

  胡丹,31岁,2012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热敏灸医院主治中医师。因为英语学得不错,从大三开始,她成为学习热敏灸技术“洋学生”们的翻译,毕业了成为带教老师,迄今,与“洋学生”们打交道已10年。

  张波,40岁,江西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2017年曾赴巴西进行热敏灸技术培训。

  对焦琳而言,虽说屡屡跨出国门,但这些常人眼里的“美差”往往任务重、时间紧,一周时间掐头去尾剩下四五天得跑多个城市作讲座,不过想到能让更多人了解热敏灸,自己辛苦点也“值了”。

  胡丹说,自己打交道的“洋学生”各种职业的都有,有的本身就是医生、护士。但有一个共同点,刚来时对针灸感兴趣,时间长了又喜欢上热敏灸。毕竟有些人“晕针”,不扎针用艾条就能治病是件“挺神奇的事”。所以,最终他们回国时行李打包的“标配”是:学校自产艾条和陈日新老师写的专著。

  提起曾经的巴西之行,张波坦言,虽说只有短短5天授课时间,但学员已能做到学以致用,让他颇为自豪。比如一个50多岁的圣保罗当地学员,因为膝关节变形,来上课时拄着拐杖,到培训结束就扔了。原因是课堂上他明白了要对膝关节周围的几个穴位点按推拿,回家再用艾条灸穴位。

  伴随着焦琳、胡丹、张波们这些陈日新团队成员的工作节奏,热敏灸技术在世界各地落户,谱写着“走出去”的精彩。比如江西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卫生部妇科研究中心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国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开展教师交流、科研合作、共建热敏灸中心,以热敏灸治疗俄罗斯常见病;热敏灸分院落户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与意大利罗马大学、巴西安赫莫如比大学、阿根廷中医药学院在热敏灸推广、人才培养、教师互换等方面展开合作。

  据统计,自2015年首家热敏灸分院在葡萄牙设立以来,热敏灸技术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不过,接受采访时,热敏灸技术发明人、江西热敏灸医院院长陈日新透露,他眼下对热敏灸技术海外推广的兴奋点已落在热敏灸小镇和热敏灸技术的医学研究上。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正在筹备建设热敏灸小镇,今年三月,我们去了当地。”提起此事,陈日新颇为振奋。热敏灸小镇不是随便设立的,它有硬指标,首先是知晓率(70%),第二是认可度(50-60%),之后是接受度(40%),三个指标都要达标。因为存在文化差异,与国内比,这个标准有所放宽。在当地,我们为居民做了热敏灸体验和讲座。体验不用说,像以往一样反响强烈。他们经络敏感度高,灸后有反应的比例在95%以上。让人高兴的是讲座他们听得懂。比如艾灸量标准是专业问题。一个穴位应该灸多长时间?按国内教科书标准是10到15分钟,但这个标准不能适应每个人。所以想效果好,一定要灸满。灸满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原理是什么?有人就围绕这一点提出问题。国外治疗讲究标准化,我们也讲标准化,但标准化中要贯穿个体化。提问者不但理解了个体化概念,而且考虑到了标准化和个体化怎么结合。

  在加拿大设立热敏灸小镇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毕竟眼下国内也只有山东设立了小镇,实现了热敏灸进村入户。因此,这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可以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

  热敏灸的基础医学研究,也在走向世界。从去年开始,我们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推进热敏灸脑科学研究。阿德莱德大学是世界知名大学,曾培养5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一根小小的艾条,就那么点热量,怎么就有那么神奇的作用?这说明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穴位是体表一个个传感器和放大器,传感器一旦触发,信号被放大后传递到大脑,调动了人体抗病机能。这项研究不仅仅涉及中医,还涉及现代医学对未知规律的探索,是一个新课题。采访结束,陈日新如是说。

  突尼斯有个中医中心

  杨林全,55岁,江西中医药研究院主任中医师,作为中国援突尼斯医疗队的一员,从2006年开始,他在当地陆续待了8年。

  何水勇,47岁,江西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援突医疗队针灸分队队长,2014年加入援突医疗队,迄今已4年。

  翁剑锋,39岁,江西省中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中国援突尼斯中医中心项目中方医院执行人。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为当地患者提供服务。1994年,由两国政府牵头,位于首都的蒙吉·斯利姆公立医院与中国援突医疗队合作成立中国针灸中心。

  杨林全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江西就承担了对突尼斯援外医疗任务。江西医务人员和中医针灸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突尼斯总理的妈妈都过来看病。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做几次针灸后才告诉我们。”突尼斯地处地中海沿岸,当地温差大湿度大,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病,很多前来就诊的老人肚子上有疤痕,问原因,说西药不好,长期服用止痛药把胃吃坏了,最后开刀。我们让老人边吃药、边扎针,然后慢慢减药,结果有的老人一个星期就把西药扔了。来突尼斯旅游的人多,口口相传,结果美国、德国、意大利的游客都会找到中心来。我们不仅为当地人看病,还为当地培养人才。针灸中心的教学项目每两年招生一次,从1994年迄今已培养160多名针灸医生。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疏血、针灸操作技巧等。学员自主报名,具备全科医生资质,由合作单位突尼斯医学院确认筛选。学员结束学习,通过考试和临床实习后,可获硕士学位。

  何水勇则对中医受当地欢迎的程度印象最深。中医的针灸、推拿和拔火罐没有副作用,在当地很受欢迎。“病人火到什么程度,每天分队5个人都是超负荷运转,预约排到两个月以后。”

  在翁剑锋看来,正是有了前期积累的口碑,医院才有了将传统的援外医疗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将针灸中心升级为中医中心的考虑。我们的想法是中医中心不只是针灸,热敏灸和推拿,还有中药和中医学科也要纳入,一句话,中医药要真正在海外落户。突尼斯位于地中海南岸,属于阿拉伯民族,是法国、意大利的后花园,项目做好了,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对岸的欧洲国家都有影响。去年开“中突中医年会”,医院去了6个专家,妇科、中医外科等,都是我们的全国重点学科。

  我们去了突尼斯,对方卫生部部长助理、医院院长、针灸中医协会主席也来了南昌,双方就中医中心项目有很好的沟通。去年在北京,突尼斯大使请我们去,在办公室聊一个多小时,大使表达了几层意思:第一对项目很感兴趣;第二相信能做好;第三会跟踪项目。所以今年在南昌开第二届“中突中医年会”,会请大使来“站台”。突尼斯官方语言是法语,当下医院已开始对妇科、骨科专家进行语言培训。

  江西版MBBS借船出海

  周海补,24岁,来自巴基斯坦,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2012级学生。

  周平生,38岁,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部主任。

  周志刚,47岁,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对周海补来说,2018年6月22日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毕业典礼上,他从院长周志刚和副校长简晖手上领取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作为2004年加入国际教育学院的“老人”,2018届学生是周志刚送走的第6批学生,此前,已有近千名留学生陆续告别学校。

  周海补说,他会回国,参加职业医师考试,开诊所,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周平生介绍说,目前学校生源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和非洲居多。学生毕业后都可以参加当地职业医师考试,且大多能通过,拿到执业资格。即便是考试难度很大的美国职业医师考试(USMLE),也有6人通过。同学通过了,会第一时间就告诉我。像印度等国家的学生很在乎这个学位。

  周海补说,在自己所学到的中医课程中,对针灸最感兴趣。去年回国实习时妈妈头疼就给她扎了针,将来开诊所肯定用得上。

  周平生说,在赞比亚执业的学生尝试用针灸治疗子宫肌瘤。按西医观点,肌瘤成形就已是器质性疾病,要做手术。但这名学生的尝试获得成功,当然这因人而异,也要看肌瘤大小。也因此,刚开始有学生对中医课程不是很感兴趣,后来有毕业生向学弟学妹反馈中医用得上值得学的信息,现在上课,学生对他讲的东西主动深挖。

  周志刚告诉记者,2016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医药大学、江中集团签订协议,三方合作共建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试验区。其实,在此之前,学校就参照英联邦医学教育体制推出了江西版的MBBS——中西医临床专业,MBBS英联邦国家都认可,那么,西医教育模式加中医课程就是我们的中西医临床专业,这么做实际上是以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模式探讨中医如何走出去,是借船出海。MBBS毕业,学生可以做全科医生,如果掌握了以针、灸为主的中医外治法,就可以为病人解决诸如牙痛、关节痛之类的痛症,这在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是很实用的。

  讲好“中国故事”

  就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秋生表示,有4个关键要素:首先,要获得对方的法律认可;其次,要有群众基础,也就是说有市场;第三,对方要有一支职业身份获当地政府认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第四,要后继有人,就是说教育这个环节要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双方可逐步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过程。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江西中医药走向海外的诸多好消息:江西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国内多所中医院校在北京成立了世界传统医药研究院,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多所中医药院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旨在推动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首家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落户江中药谷,让各国政要和友人体验中医药的神奇,让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搭上“直通车”;成功举办世界赣商大会绿色与健康论坛,推动江西中医药走出去;江西中医药大学将联手大唐电信等国企,推进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集产、学、研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中医药第一个综合性海外根据地。

  可以说,江西中医药正健步走向海外,江西中医药正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精彩正在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张晓欣)

   专家访谈

  有标准才能让外国人更好接受

  张大宁: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是六代御医传人、中医肾病学奠基人,任国际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主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肾病学会主任委员。

  6月23日,张大宁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做完报告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江西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医疗、教育、科研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向世界同行学习,尤其是向江西的同行学习。”这是张大宁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开场白。

  江西要打造中医药强省,走向国际就要注重疗效。张大宁说,江西中医药走出国门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医药的疗效。这个疗效是指广义上的疗效,它包括五个方面:防病、治病、康复、养生、延年益寿。而现在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要求很高,不只是有疗效,这个疗效还要超过西医才行。江西中医药要走出国门,就要把中医药超过西医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充分展示出来。

  江西要打造中医药强省,走向国际还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张大宁表示,标准化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中医药标准,并且是医学界达成共识制定的标准。标准化表现在中医中药的诸多方面,大到中医学的辩证标准,小到一棵中草药的种植标准。有了标准,才能让外国人更好地接受中医药。(本报记者钟端浪 实习生胡勇涛)

  抓住机遇走出国门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消化内科专家,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

  6月23日,樊代明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做完报告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樊代明说,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在新形势下,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且要和现代医学相整合,“新的医学体系必然要出来,要迎接整合医学时代,用整合医学的技术、方法、理念,开展我们中医药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和药品开发。”

  江西是个好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樟树是“药都”。对于江西中医药如何走出国门,樊代明说:“现代江西中医药要走出国门,主要是要看清世界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地的慢性病患者数量一路攀升,如果江西中医药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在疾病预防、保健以及病后康复上作出贡献,那一定是世界喜欢的,供不应求的。”

  “在江西省打造中医药强省目标的背景下,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在南昌举办,为江西中医药走出国门打开了一扇大门。” 樊代明如是说。(本报记者钟端浪 实习生夏华坤)

  链接

  “一带一路”中医药有规划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为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涵盖基本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几大部分。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

 
 
 
 
南昌市健康服务业协会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JKF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8010097号